我国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 经济金融发展迎来新趋势

今年以来,疫情深刻影响着经济发展方式,“无接触经济”“线上经济”“低碳经济”迎来发展机遇。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要倡导绿色金融,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公众的能力。同时,中国经济和金融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因此要继续推动新一轮发展和更高水平改革开放。

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仅要便利商品和要素的流动,还要推动规则制度型开放,增强制度的竞争力,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近年来,金融领域先后推出多项开放措施,大幅放宽金融业外资股比限制,扩大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目前,这些政策已逐步落地见效,并形成了一批示范性实例。

“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认为,金融业开放不仅引入了机构、业务、产品,增加了金融要素供给,还促进了制度规则的完善,促进了金融制度供给。这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金融业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金融展业环境至关重要。对此,易纲表示,第一,要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开放理念和模式的转变。第二,要统筹推进金融服务业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第三,要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使监管能力与开放水平相适应。

金融与科技加速融合

“疫情充当了金融科技催化剂,也是试金石。”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近日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金融科技成为全球抗疫的有效手段,疫情也加速了金融科技的发展,比如中国银行业离柜交易率已经提升至90%。

当前,科技带来的金融变革方兴未艾。井贤栋认为,未来以云计算、分布式数据库和区块链为代表的“云库链”会成为新金融的技术要件。面向未来的新金融“独木难成林”,需要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的深度融合,双方的化学反应一定能形成1+1>2的效果。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表达了一致观点。他认为,数字化平台与专业的金融企业的合作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是最好的发展模式。

黄奇帆表示,合理的数字化平台应能够通过四种渠道取得效益:一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运筹、调度,降低产业链、供应链的物流成本;二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应用,提高金融业务的工作效率;三是全产业链、全流程、全场景的信息传递功能,能够降低金融运行成本和风险;四是实现数字公司和金融业务的资源优化配置,产生优化红利。

未来,符合科学、契合规律的金融科技应当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径?“产业互联网金融发展前景巨大。”黄奇帆认为,产业互联网金融以企业为用户,以生产经营活动为场景提供数字金融服务。产业价值链更复杂、链条更长,目前数字化的比例仍然很低,金融服务还远未达到面向个人端的数字金融智能化、便捷化的程度,是金融科技发展的下一个蓝海。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也提醒,在数字化条件下,金融风险防控的技术手段、重点环节都与以往有所不同。随着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监管的自动化、实时化水平仍需不断提高。要进一步加强数据自动化报送处理和实时监控预警,探索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

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

“目前,全球正面临建设更加美好未来的重大转型时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张涛表示,在努力抗击疫情之际,实现更为智能、更为绿色、更具包容性的经济增长,正成为新的全球共识。

张涛进一步指出,疫情后的大量投资需求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机会,支持绿色经济,将在未来数年内帮助改善环境,促进增长和就业。研究显示,提高碳定价,促进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实行可再生能源补贴措施,都能够帮助人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促进经济复苏和增长。

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疫情以后,绿色复苏、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绿色金融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上海具有政策、市场、资金、科技、人才、基础设施等多重优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大有可为。

此外,绿色金融发展尤其是可持续的投资,也可以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王信说,随着更多人民币计价的绿色产品发行,机构投资者配置更多的人民币绿色资产,上海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的建设也将会提速,从而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关键词: 金融 经济 趋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