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愈发凸显。

据国家统计局披露,2011-2019年,我国的消费率平均为53.4%,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达到54.3%,高于资本形成总额11.2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头部城市在拉动消费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多地提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统计,2020年,22个万亿GDP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总额”,万亿GDP城市有23个,但天津在统计公报中未披露社零总额数据,不纳入统计)加总为146534亿元,占全国的比重达到了37.4%。

一般而言,常住人口数量较多的城市,社零总额占据较大的优势,但如果从人均来看,更能反映出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以及潜力。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出炉后,诸多城市的人均指标都有必要重新评估,以得出新的结论和趋势。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城市的消费表现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重新洗牌。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发现,在22个万亿GDP城市中,人均社零总额排在前十名的城市分别为:南京、上海、北京、苏州、泉州、青岛、福州、杭州、武汉和广州。

北上与广深拉开明显差距

南京的人均社零总额高居榜首,甚至超越京沪,为什么?

这得益于南京浓厚的市民消费与休闲娱乐氛围,过去一年里,在疫情的影响下,南京整体的经济增长表现十分突出,2020年一季度是唯一一个实现GDP正增长的主要城市,全年首次跻身全国城市经济十强。

南京地处富庶之地江苏,在北京、上海两大直辖市之外,江苏是人均GDP最高的省份,南京人均GDP则高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并且,江苏全省高铁里程数和密度均处于全国第一梯队,南京都市圈更是横跨苏皖两省,聚合苏北、影响安徽、辐射苏南,这使得南京更容易拓展消费腹地。在2019年的市两会上,南京就已经提出了“争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

无论是从社零总额还是人均社零总额指标来看,上海和北京都名列前茅。

2020年,上海的社零总额为15932.5亿元,突破了15000亿元大关。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上海仍然实现了0.5%的正增长,人均社零总额也达到了6.41万元,仅低于南京,北京则排在上海之后,位列第三。

人均社零总额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2020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7万元,北京也达到了69434元,距7万大关仅一步之遥。尽管在七普数据之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可能发生一些变化,但参照各城市的工资情况,北京、上海的收入水平竞争力无疑也处于前列。

不过,同为一线城市的广州和深圳,人均社零总额却与北京、上海拉开了明显的差距,均未达到5万元,分别位列第10名和第11名。

这或许与两个城市外来人口占比高有较大的关联。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广州流动人口为937.9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比例为50.2%,深圳流动人口数量更是高达1243.9万人,占比也高达70.8%。

相比之下,北京和上海的外来人口占比分别为38.5%和42.1%,换言之,两地有着更为庞大的本地户籍群体。

有不同的学者都研究过户籍对消费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曾指出,根据他的团队研究,一个外来人口如果没有本地户籍的话,在所有条件都一样的前提下,比本地户籍人口消费人均要低16%-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在2020年提出,如果把农民工转换成城镇户口,即使工资没有提高,都能提升27%的消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及其预期因素导致了非户籍人口的低消费倾向。

最近几年来,深圳一直致力于提高户籍人口的占比。在不久前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深圳提出,到2025年,在册户籍人口超过780万人。根据公开报道,至2020年末,深圳全市在册户籍人口达到587.4万。即未来5年内,深圳将致力于增加近200万在册户籍人口。

泉州、青岛、福州进入前十

按照统计口径,社零总额中除了个人消费外,还包括售给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等社会集团的各种办公用品及公用消费品。包括省会、直辖市在内的城市,因为有较多的机关单位、团体等,在社零总额数值上占有一定优势。

一般而言,中心城市、省会城市以及旅游城市对周边城市乃至全国都有着较强的消费虹吸。可以看到的是,在人均社零总额排名前十的城市中,除了上海和北京外,还有南京、福州、杭州、武汉、广州几个省会城市。

但在前十名的城市中,福建省的泉州排名超过了省会福州,山东省的青岛超过了省会济南。

以泉州和福州对比来看,2020年,两城同时迈入GDP“万亿俱乐部”,泉州为10158.66亿元,福州为10020.02亿元,经济体量基本相当。

但2020年泉州的社零总额为5228.9亿元,福州为4225.6亿元,按人均来算,泉州更是以5.95万元冲进了前五名,且与福州的5.10万元拉开了一定差距。

事实上,泉州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0772元,略高于福州的40477元,在万亿GDP城市中远不算突出。泉州的特色在于,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发达,且房价较为适宜,居民在能够安居乐业的预期下,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

中西部城市的人均社零总额整体弱于东部沿海城市,尤其是西部三大中心城市重庆、成都和西安,排名均处于较为靠后的位置。三城的常住人口分别超过了3000万、2000万和1000万,得益于人口体量优势,重庆和成都的社零总额排在全国前十,若人均消费能力有所提升,则整个城市的消费总量将有进一步扩大的潜力。

佛山在22座城市中人均社零总额排名垫底。佛山存在与广州、深圳类似的问题,2020年,其外来人口占比为52.8%,另一座广东省的准万亿GDP城市东莞外来人口占比高达76.0%。值得注意的是,东莞、深圳、佛山和广州也是一线、新一线城市中,外来人口占比最高的前四名。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持续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重点城市在多个方面都有作为空间。这需要持续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常住人口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多举措稳房价或提供住房保障,提升居民的整体获得感,真正减少消费的后顾之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