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将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欧盟碳交易体系里,碳的期货价格在短短五年时间内从7欧元/吨涨至52欧元/吨,波动如此大的价格,怎么可能起到稳定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以此为鉴,我国推出全国性的碳交易中心,能否真正起到价格发现、引导资源有效配置的作用?”在近日举办的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大讲堂系列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的发问,引发热烈讨论。

刘俏指出,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整个经济增长方式、社会治理方式甚至生活方式的全方位变革。因此,碳中和将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但统一的、能被广泛接受的碳价尚未形成,探寻有效的碳价发现机制是关键。

碳定价挑战大

在多位与会专家看来,碳排放由于具有外部性,正常的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由此给碳定价带来较大挑战。

“外部性是指某项经济活动的收益是自己的,带来的损害却由社会承担,所以个体没有动力去做碳减排。”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指出,“纠正外部性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给碳排放定价。某项经济活动,要排放二氧化碳,就需付出成本,这是碳价的基本逻辑。”

在彭文生看来,碳价即碳排放的社会成本,衡量的是今天排放1吨二氧化碳,几十年以后带来的危害社会成本有多高。而由于气候变化的长远损害有很大不确定性,同时不同国家的贴现利率水平也不同,给碳价的确定带来困难。

刘俏指出,碳中和不仅是个技术问题,更多的是经济学、管理学问题。“人均碳排放量和人均GDP呈正向关系,换句话说,需要考虑到国与国之间的发展不平等问题,甚至国内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比如中国沿海和西部在发展水平上存在巨大不平衡。如果把碳排放权作为一个稀缺资源,如何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实现这一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使得经济增长和碳中和两个目标达到较好的平衡,这本身是个经济学问题。”

“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意味着社会顶层设计、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投资结构、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将发生深刻转变,这或许会成为工业革命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变革。”刘俏表示。

需充分考虑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统一碳价一定合理吗?”这是论坛上多位专家提出的问题。

“比如内蒙的一吨碳和浙江的一吨碳用同一个碳价合适吗?这两个地方,人均GDP水平和产业结构都不一样,碳减排对就业、GDP、全要素生产率影响都不一样。”刘俏表示,“通过全国性的碳排放配额交易体系形成的统一碳价,没有考虑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不同区域的碳价应该有所不同。”

彭文生也指出,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下,应考虑如何平衡全局与局部、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可能导致碳排放向某一地区集中,可能整个国家的碳排放降低,但某个地区的空气污染反而增加了。另外,山西、陕西、内蒙这些北方地区的税收对于采矿、电力的依赖度很高,在绿色转型过程中,需要考虑怎样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如何为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

基于此,刘俏表示,更好的碳价形成机制离不开有效的碳价发现机制。“全国性碳交易市场能够提供一个价格,但价格本身并不完全准确。此外,有没有可能利用资本市场的价格信息发现合理的贴现率,进而发现差异性碳价,以反映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碳减排机会成本上的差异?或者,有没有可能把碳证券化后在市场上交易,根据市场价格再倒推碳价?”

当务之急是识别“碳节点”行业

随着我国碳市场的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将于7月正式启动,电力行业将率先被纳入碳市场。“十四五”期间,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等在内的八大行业将全部纳入全国碳市场。

不过,在刘俏看来,认为碳中和主要涉及二氧化碳排放高的行业是一种认识误区。“每个行业都不是孤岛,各行业通过上下游产业链密切联系在一起,某一行业的政策变化或技术变革都会在生产网络中传递、叠加,产生‘乘数效应’。但目前我们的分析基本停留在表面,一讲到碳中和,就把排碳大户八大行业拧出来。”

刘俏表示,当务之急是真正识别出一些“碳节点”行业,即真正对碳减排本身起到事半功倍效果的行业。“任何一个政策要实现成本收益最大化,必须把精力放在能产生最大影响的行业。但并不一定是现在所讲的八大行业,也可能包括其他行业。”

“目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生产型行业,对消费主导型行业的关注不大。从最终碳排放角度看,家庭消费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量的65%,其中,出行、住宅能源使用、食品是家庭消费中碳排放较大的领域,可能很多方面用零成本方式就可以实现碳减排。”刘俏说。(李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