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不良率攀升 股份行零售进击与反思

一边是三家银行零售客户达亿户,一边是疫情之下零售业务有危有机;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获客,交易、中收、资产质量等,均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影响。零售的占比是否越高越好?已经有银行重新思考战略定位。

截至4月9日,9家上市股份行已有6家披露完整年报,暂未披露完整年报的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此前也已披露2019年业绩快报。

从总体业绩看,9家上市股份行交出一份较为亮眼的2019年答卷——营收、归母净利均较快增长,其中不乏两位数的同比增速,7家银行不良率较上年下降,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

业绩背后,是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助推。零售转型背景之下,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的零售业务收入较快增长,在营收中的贡献提升,更不论零售业务具有支柱地位的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

银行不断追求着零售业务“又好又快”发展,透过2019年报相关数据,不难发现股份行零售量增背后质的隐忧——这条路或许任重道远。信用卡不良风险或拉响了警报,招商银行甚至首提“把握信用卡业务发展节奏”。

三家银行零售客户达亿户

股份行“抢人”大战日益激烈,多家银行在2019年实现了在客户数和管理客户总资产上量的突破。

其中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零售客户数迈入“亿”级时代,同比增长11.5%和15.72%,分别达到10087.93万户和10220.15万户,加上招商银行的1.44亿户,至此共有三家股份行零售客户上亿。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2019年零售客户同比增长15.7%至9707.73万户,若保持这一增速,2020年也即将破亿。民生银行和浙商银行在零售客户数上保持着增长态势,2019年民生银行零售非零客户为4185.97万户,同比增长9.03%,浙商银行2019年末个人有效客户474.62万户,较年初增长4.33%。

抢人背后,“抢什么人”和“如何抢”也是银行思考的重点。比如中信银行表示在零售客户和管理的零售资产上,出国、老年、女性为其重点客群。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老年客户1376.2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7.85%,老年客户带来的管理资产余额达到1.13万亿,占到中信银行零售管理资产余额的53.86%。平安银行则提出以全渠道获客及全场景经营为目标,从“获客户”转向“获用户”。

管理客户总资产上,“零售之王”招商银行仍遥遥领先,为74939.55亿元,同比增长10.17%;中信银行突破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7.85%;平安银行则凭借高达39.9%的增速至19827.21亿元,位居第三;光大银行和民生银行紧随其后,分别为17057.54和13962.24亿元;浙商银行尚在千亿级台阶上迈进,同比增长18.54%至4895.16亿元。

零售营收方面,2019年6家股份行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速,其中浙商银行增速达到68.14%,平安银行和中信银行增速则分别为29.20%和23.88%。

招商银行是唯一一家零售业务营收上千亿的股份行,达1425.64亿元,同比增长15.66%;平安银行和中信银行分别为799.73亿元和712.54亿元;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和浙商银行则分别为 673.27亿元、546.78亿元和85.37亿元。

零售营收持续增长的同时,除光大银行,其余5家银行的零售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也在持续提升。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保持着零售业务支柱地位,占比分别为56.69%和58%,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占比分别为37.99%和39.09%,浙商银行占比为18.41%。光大银行零售业务营收占比虽从 2018年的42.19%小幅回落到2019年的41.17%,但从比重上仍保持着较高水平。

信用卡不良率攀升

上述6家银行中,除浙商银行2019年不良率微升0.17%,5家银行的整体不良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但是聚焦零售业务板块,多家银行在信用卡方面的资产质量和新提法值得关注。

作为股份行中的信用卡“发卡大户”,招商银行在2019年报中首提“把握信用卡业务发展节奏”,要求平衡风险与规模的增长。截至报告期末,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21%,较上年末下降0.20个百分点。该行2019年末信用卡流通卡数9529.99万张,较上年末增长13.04%。招商银行指出,报告期内,受信用卡风险上升影响,公司不良贷款生成额、不良贷款生成率均有所上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信用卡贷款不良率1.35%,较上年末上升0.24个百分点。

2019年零售业务贡献平安银行近七成利润。截至2019年末,该行信用卡流通卡量突破6000万张,达到6032.91万张,较上年末增长17.1%,信用卡应收账款不良率1.66%,较上年末上升0.34个百分点,其中因为口径调整导致不良率上升0.33个百分点。(注:2019年平安银行采用更为严格的五级分类标准)。平安银行指出2019年利用科技服务,将信用卡发卡时间由原来的2天缩短至最快2分钟。不过该行适当提高了信用卡投放门槛,推动目标客群质量提升。

光大银行报告期内累计发卡7202.56万张,同比增长约19%。该行2019年零售贷款中,信用卡余额占比超过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比达38.35%。经计算,2019年该行零售贷款的不良率为1.38%,相较2018年的零售不良率1.17%,增长较为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光大银行2019年在保持零售业务营收增长的同时,零售业务实现的利润总额却出现骤降,同比下降65.01%。2019年光大银行计提489.65亿元的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加132.21亿元。其中,零售业务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达到283.06亿元,同比增加155亿元,增幅达121.56%。

民生银行2019年不良贷款率1.56%,比上年末下降0.20个百分点,扭转了近几年来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的势头。不过在信用卡业务方面,该行2019年的不良率2.48%,比上年末上升0.33个百分点,2019年该行累计发卡量达到5745.61万张,报告期内新增发卡量790.89万张,同比增长15.96%。

浙商银行2019年个人不良贷款24.8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57亿元;不良贷款0.90%,比上年末上升0.29个百分点。该行报告期内信用卡累计发卡量366.13万张,报告期内新增18.13万张,同比微增5.21%。

中信银行2019年信用卡累计发卡8332.50万张,信用卡累计发卡量突破8000万张,较上年末增长24.26%,信用卡不良率为1.74%,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中信银行指出,该行积极推动信用卡资产证券化业务,报告期内,累计发行信用卡分期债权资产证券化产品30.52亿元;通过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置信用卡不良资产本金规模25.45亿元。截至报告期末,该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为89.48亿元,2018年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为81.95亿元。

疫情之下零售业务的危与机

叠加疫情影响,银行零售业务是否持续承压?从近期的多场银行业绩发布会上银行高管的说法来看,总体影响可控,或可促进零售业务线上化进程。

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认为银行整体所受到的影响较小,但还是会对银行消费类的信贷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

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表示,疫情对零售业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获客、存贷款业务办理、交易量等方面,同时零售业务的资产质量也受到一定影响,信用卡和个贷客户的还款能力和意愿在下降,2月份信用卡和房贷、小微的逾期率同比大幅提升。

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指出,疫情使得银行的信贷需求萎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零售贷款,2月份包括个贷和信用卡贷款加在一起,同比下降了169亿,环比下降了1600亿。他表示疫情对整个信用卡业务的获客,交易、中收、资产质量都带来比较大的影响,1-2月份发卡同比下降了47%,交易同比下降5%。不过,进入3月中旬以后,数据开始迅速恢复。

光大银行副行长曲亮表示,疫情对信用卡业务客户的引入、线下的交易等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又促进了信用卡线上业务的增长。总的来看,新增发卡量增速是下降的,但是数据营销类发卡的增速在明显地上升;交易增速总量下降,但是线上交易增速显著上升;回款的总量增速在下降,风险管控的压力明显上升。

多家银行高管谈及疫情影响下的银行零售发展方向,光大银行董事长李晓鹏表示,此次疫情催生了全民对数字化服务更广泛深入的需求,光大银行将加大科技投入,科技经费占营业收入要达到3%,科技人员占员工总数达到4%。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基于疫情影响,提出“零售占比是不是就越高越好”的思考。目前招商银行实施的是“一体两翼”的经营策略,即零售为“体”,公司、同业为“两翼”,“我们同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零售的占比是不是越高越好?事实上可能不是,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战略定位,‘一体两翼’里如果没有有特色的强劲的‘两翼’,这个‘一体’走不远。”在业绩发布会上,田惠宇如是表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