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银行如何才能融入新金融生态圈?

新金融生态下,技术产品更迭更快,对外连接更频繁、范围更广,数字银行要融入新金融生态圈,要“活下去、活得好”,需要从三个方面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技术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引发了国内新一轮金融创新,诞生了新兴的金融业态,构建了多元主体参与的新金融生态圈,这样的生态圈在技术支撑之下,呈现场景去边界化、连接去中心化、服务去中介化的特点。数字银行作为国内银行体系内首批纯线上化、数字化运营的新生代银行,在新金融生态圈里扮演着“连接者“与“赋能者”的角色,凭借技术力量将传统金融机构、场景平台机构、金融科技公司、新兴互联网金融机构等多元主体连接起来,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要真正融入新金融生态圈,在竞争合作中保持核心竞争力,数字银行需从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三大板块入手强化自身能力建设。

新金融生态圈通过技术拓展边界

国内对“新金融”一词并没有明确定义,泛指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融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技术创新,产生出新的金融业态、金融服务模式与金融产品等。近年来诞生的第三方支付、P2P网贷、数字信贷、众筹、互联网保险等均可视为新金融业态的范畴。在新金融生态体系里,既有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金融转型,也有场景机构的金融业务拓展,更有新型金融机构的诞生与成长等。

如今新金融生态圈呈现出几个新特点:一是金融与场景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场景去边界化。传统金融机构更乐于打开大门与场景平台深度合作,大型场景平台也开始打造自身金融机构服务体系,金融服务的入口早已从传统的线下网点迁至线上各类APP端口,变得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二是生态圈参与主体种类多元化,连接去中心化。除了金融机构与场景平台的单维连接,政府相关机构、金融科技公司、数据平台等均涉足新金融生态圈,在场景、数据、技术等多个领域共建共享,连接频率与效能成倍增加,逐渐形成了去中心化的多维连接局面;三是技术对金融的影响呈加速态势,金融服务去中介化。大数据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大数据风控手段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也让客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交互链路变短。随着人工智能、5G技术等落地运用,生态体系内的技术权重影响力将愈发明显,未来也更具想象空间。

在新金融生态体系中,诞生不久的数字银行是相对小的个体存在,尤其是不依托股东资源发展的数字银行,有“三强三弱”:线上体验是强项,线下展业是弱项;金融科技是强项,场景流量是弱项;数字能力是强项,数据来源是弱项。这类数字银行相比大型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大型城商行等机构,在资产规模、客群数量、网点员工数量等方面基础实力薄弱;相比其他大型场景平台的自有金融机构,场景流量、用户数据等也先天不足。但基于对金融科技的全方位应用,对运营模式及金融产品的创新,犹如一支“轻骑兵”的数字银行采用开放连接的运营模式,以“补位者”的角色定位开拓“蓝海市场”,去服务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长尾客群”,实现稳健发展。

融入新金融生态圈需提升数字银行能力建设

新金融生态下,技术产品更迭加快,对外连接更频繁、范围更广,数字银行要融入新金融生态圈,要“活下去、活得好”,需要从三个方面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数字银行应强化自身技术能力建设,主要包括数据处理能力、数字风控能力、技术风险管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是数字银行发展的基础。数字银行诞生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其生产要素就是数据,由于从各类场景、机构汇集而来的数据,数据维度不一,结构各异,对数据进行分析提炼最终形成价值,需要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为了让这些海量、异构数据真正支撑业务发展,以新网银行为代表的数字银行依托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建立了互联网数据采集平台、实时数据计算平台、离线数据计算平台、企业级数据仓库平台、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平台,也结合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数据挖掘、计量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手段,实现了广泛的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集中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应用,为数字化风控与运营打下坚实基础。

数字风控能力是数字银行发展的核心。数字银行采取了与传统金融风控手段完全不一样的数字风控手段,依托分析用户的综合行为数据而非单纯的财务数据进行风险防控。目前,数字银行的数字风控能力主要聚焦在反欺诈能力以及在线决策能力,尽管每家银行运用技术手段有一定差异,但主要是依托人脸识别、生物探针、深度学习等技术,数字风控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维度是否丰富、风控建模是否精准有效。提升数字风控能力,需要从海量数据中不断优化迭代模型。

技术风险管理能力是开放连接的保障。在新金融生态圈里,由于开放连接的特性,数字银行面临的技术风险更加复杂,包括分布式技术的原生技术风险、开放连接网络状结构的衍生风险以及实时交易环境下的外部技术风险等。比如,数字银行在调用外部服务时,外部服务一旦不稳定、性能差或者出现宕机故障等,其风险敞口就会急剧扩大,这需要数字银行采取双活灾备、降级与熔断、全链路仿真演练、实时监控与预警、智能账务实时检核等手段,保证内部、外部合作伙伴系统稳定。也需要采用大数据和流式处理技术,实时分析网络潜在威胁,并挖掘分析历史数据,构建全方位安全模型,实现安全开发和运维一体化,快速响应安全事件,更重要的是在数据传输时采用认证和链路加密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安全可靠。

数字银行应加速创新能力建设,依托金融科技持续开展风控创新、产品服务创新和模式创新。利用新技术创新风控方法论。数字风控能力是数字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应持续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创新风控方法论,如在综合分析经济周期、行业前景、企业数据等前提下进行企业大数据风险建模,创新小微企业数字化风控方式,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除此之外,数字银行未来的竞争力,源自于如何挖掘尽可能少的数据,但却能更精准地分析判断风险。

在支付和信贷领域,如数字信贷产品金额可以小到几百元,期限短至一天,门槛更低,范围更广,随时随地唾手可得,金融服务体验实现了质的提升和飞跃。比如,新网银行的数字信贷产品99.6%的业务由机器审批,用户单笔信贷批核时间,已经从以往平均42秒压缩到平均20秒,最快7秒钟即可反馈审核结果。未来,金融科技对存款、投资、理财、账户等产品进行效率、效能的提升也值得期待。

创新运营模式助力数字银行多元化盈利。在技术创新下,数字银行通过将资金端与资产端连接,降低摩擦损耗,不断提升生态圈新网银行的数字信贷产品,99.6%的业务由机器审批,这也将助力数字银行从单纯的存贷利差盈利模式转变为金融科技输出、账户输出、平台资源对接等多元化盈利模式。

数字银行应重视合作能力建设,主要包括生态场景整合能力、外部资源聚合能力、合作伙伴服务能力等。数字银行将场景端、资金端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开放API/SDK为技术,以数据开放共享为本质,以平台合作为模式。这个过程中,API/SDK技术是实现高效连接的桥梁,目前全球多家银行都在对外开放账户、支付、信贷、投资等多种类型API接口。以新网银行为例,目前开放了包括场景类、服务类以及核心类三大类API。其中,场景类API主要针对场景平台提供信贷服务;服务类API主要包括统一支付、授信及风险服务、密码及安全服务,等等,核心类API主要涉及账户体系(包括二类户、虚拟账户等)输出。通过与多个生态场景的连接互通,有助于用户规模和范围的快速扩大,同时也让用户画像更加立体与全面,多维、高频、完善的用户数据有助于大数据风控模型的训练与迭代,为未来“少用数据”打下坚实基础。

聚合外部资源。数字银行在推进数字化、线上化的业务过程中,需要聚合外部的多种资源,比如,在资本金有限的情况下,需要聚合金融机构的同业金融服务或者创新运用联合贷模式;在自有数据有限的情况下,需要聚合人行征信、城市大数据局以及其他合规数据机构的资源;在金融科技快速更迭的背景下,需要更快速、安全、稳定的金融科技服务;除此之外,在金融强监管的当下,也需要积极争取监管机构的认同与支持等。

服务合作伙伴。数字银行只是新金融生态体系业务链条上的一个服务节点,由于开放连接的特殊性,前后端的需求变更都可能影响到自身的系统变化,由此带来的需求变化比单纯面对自营用户更多、更快、更加复杂,产品的需求、迭代也将更加频繁,这需要数字银行在服务合作伙伴的过程中敏捷响应,缩短需求响应周期,降低单位时间线上问题数目,缩短问题平均解决时长等。除此之外,数字银行也要意识到如果合作伙伴系统发生故障,会影响到整个业务链的正常运转,需要进行有效监控及预警。为了降低由于合作伙伴技术短板带来的风险和隐患,数字银行需要及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协助合作伙伴进行接口功能开发,以及搭建主要功能联调的辅助环境,模拟业务的主要功能和逻辑。另外,也有必要向合作伙伴提供接口标准、分布式技术、大数据处理等培训,帮助合作伙伴快速融入生态圈建设。

关键词: 生态圈 银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