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活化石”的盎然绿意绵延长久


(相关资料图)

□张蓓

一个是天山北坡碧水畔的“定海神针”,一个是天山南麓戈壁上的“戈壁明珠”——新疆入选全国“双百”古树(100株最美古树、100个最美古树群)名单的古树和古树群分布在天山两侧,它们盎然的绿意,鲜活反映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生态理念在各族群众中的生动实践,也见证了天山南北对中华文脉的传承和保护。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物种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科研和经济价值,堪称研究历史、探索自然奥秘的“活化石”,同时因为其不可多得且不可再生,也是一种必须保护好、养护好的稀缺资源。据了解,新疆古树名木现有总量超过3万株,树龄超过500年的古树110株,其研究价值高,但呈现出数量少、种类少的特点,特别是生存的生态环境相对较脆弱,因此守护好这些承载历史文化记忆、丰富物种基因图谱的绿色“活化石”就尤为重要。近年来,自治区相关部门在各族群众中广泛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在全区各地深入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多地试点开展古树名木养护复壮,这一系列积极举措都是新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树木尤其是古树从来都不仅是生物链上的重要一环那么简单,更是文化血脉传承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它表达着婉转情绪,桑梓之地是化不开的浓浓乡愁,杨柳青青是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它蕴含着深沉哲理,“根深叶茂”阐释牢固根基的重要,“同气连枝”描绘血脉同胞的深情。譬如陕西黄陵轩辕庙中的轩辕柏、四川剑门蜀道的古柏、山西洪洞的大槐树,更是从历史的时光里走到了今天,让后人得以仰望和怀想。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不仅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之举,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古树千年色,苍崖百尺阴。无论是在苍茫戈壁,还是在深山密林,这些存在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苍苍古木,以繁茂的枝叶见证着各族同胞齐心协力的爱惜和守护,以沧桑的年轮记录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我们更广泛、更深层次地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古树名木的合力,让这些“活化石”的盎然绿意绵延得更长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