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器械在这里“重生”上岗 天天热议

昨天是全球第七个“世界灭菌科学日”。在通大附院里有这样一个科室,他们鲜为人知,却承担为全院提供无菌用品的职责,这就是消毒供应中心。这里不仅是医务人员的“装备库”,更被称为医院的“肝脏”。昨天,记者走进通大附院消毒供应中心,探秘一把手术刀的“重生”之旅。

当天清晨6点30分,通大附院消毒供应中心准时拉开新一天的序幕,护士们在消毒设备前早早就位,预热机器等待第一批待处理器械的到来。

一把小小的手术刀下了手术台后要历经多少道工序才能重新“上岗”?在消毒供应中心,便能够亲眼见证这个“从污到洁”的历程。“以手术剪刀为例,在临床使用后到达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首先需要检查它的结构是否完整,还要评估其受感染的性质,针对特殊的感染需要采取与日常不一样的消毒流程,然后对不同的器械进行分类,准备开始处理。”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张亚云介绍道,预处理是指在流动水下冲洗掉肉眼可见的血迹或污渍,处理完之后,将手术剪刀送入全自动清洗消毒机中,自动进行处理:预洗、清洗、漂洗、终末漂洗、润滑、消毒、干燥。整个设备舱如同一列运行的火车,透过窗口可以看到不同的手术器械整齐摞放着,在里面被水浸淋、被油喷雾、被高温烘干,并自动前行。


【资料图】

“出了清洗机后,到达检查包装区的人工操作台,我们将重复检查流程,确保清洗质量。”张亚云说,只有检查合格的手术剪刀才会被选中打入包内。护士将一定数量的手术剪刀用无纺布层层叠叠、方方正正地包好,包内放化学灭菌指示卡,包外贴上化学灭菌指示胶带,写上名称、器械数量、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同时注明检查者与审核者姓名,再送入灭菌器中实施灭菌。最后,工作人员通过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甚至还有生物监测的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灭菌质量,全部合格后方可分类存放或发放。

一键溯源

信息化管理让器械更安全

随手拿起一个包装完成的灭菌包,每一个上面都贴着印有一串数字和条形码的贴纸。“这就是消毒供应中心配置的Infecon可追溯信息系统,相当于每个灭菌包的‘身份证’,只需要扫码就能完成一键溯源。”张亚云说。

张亚云提到,科室信息化管理赋能消毒全流程,做到了大、小两个闭环。“大闭环”即是指从回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到灭菌、存储、发放、使用的所有过程全部记录于可追溯系统中。“小闭环”则是指通过扫描病人手术时使用的手术包条码,便可获知处理此包的全体人员和过程——包括回收人、清洗人、采用的清洗消毒设备、清洗程序、达到的清洗质量、清洗质量审核人、配包人、包装审核人、灭菌操作人、灭菌器编号、锅次、所采用的灭菌程序、灭菌质量审核人、灭菌监测结果、发放人等信息。“任一环节质量不合格的物品根本不可能进入发放程序,从而确保医疗安全。”

若把灭菌包比作消毒供应中心的种子,那么借助可追溯系统,可了解种子的分布情况,了解每个灭菌包身在何处以及洁污状态。

钻研不怠

为通城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自从2008年起,通大附院实现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管理,诊疗使用的呼吸机管道、口腔科器械、显微器械、腔镜等器械包括侵入性器械全都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并由供应室专人至门急诊和各病区,上收下送消毒包。这种全面集中处理的运行模式在江苏省内属于领先,在国内也位于第一梯队。

张亚云介绍,随着手术工具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集中化处理院内所有器械对科室人员的能力要求更高。“实行集中化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量增加了,但是工作质量却丝毫不打折扣。一些腔镜手术、眼科显微手术,妇科、口腔科检查及治疗等所需器械器具形态各异,但是无论它是什么模样,消毒供应中心总会将它打理成为无细菌生长的灭菌物品。”

据了解,通大附院是目前南通市唯一一家能够处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的医院。一个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由3个部分组成,需要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是光学目镜、机械手臂及附件。结构复杂、精细,且机械臂只有10次生命,如何精准科学地完成处理是绝对的挑战。“清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需要使用官方认证的设备,为此我们配置了专业的灭菌设备和清洗设备。”同时,由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开台数量多、设备珍贵,许多时候都要加急进行处理,这要求操作人员不仅要高质量完成操作流程,还要各环节无缝隙对接,才能保证手术正常进行。

投身于消毒灭菌的方寸时空、肩负着清污除垢的职业使命、诠释着细致入微的岗位职责,这就是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常态。在未来,通大附院消毒供应中心将把专心、专注、专业作为永恒的追求,为各科室提供快捷、安全、高效的服务,共同为通城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见习记者王怡

[编辑:季肖寒]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