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根喜:浅沟小浜里的小精灵_环球速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晌午时分,轻风暖阳下的沪郊村旁、田边清澈的浅沟小浜里,一派生机:青黑色、圆头细尾、学名叫蝌蚪的小精灵,在水藻间或结伴群游,或单溜独行;摇头摆尾,灵动穿行,给胜芳的乡野,平添了别样的情韵。

小精灵,学名蝌蚪,沪人称之为“拿摩温”。到乡下捉“拿摩温”去,是当年一众少年郎的赏心乐事。那时节,一望无际的陇亩里,枝叶青碧、穗粒嫩黄的麦穗,在风中妙曼起舞,沙沙声响,仿如一曲展望丰收的“华尔兹”;麦浪起伏的田野里,农夫挥锄莳草;田埂阡陌,有不知名花儿,散发的嗅鼻芬芳;树绕村户,水碧陂塘。如此乡野氛围,怎不叫人心旷神怡?

捉“拿摩温”的工具很简单:一只小网兜,一只盛放“拿摩温”的平口玻璃瓶或洋铁罐。网兜:将一根铅丝弯成带柄的圈儿,蒙上网套即可。铅丝虽易得,网套却颇费周章。不过,少年郎自有办法。有的央求姐姐、妹妹,用纱线勾一副网眼细密的兜;有的则想法子弄来一只旧丝袜,将脚踝下的部位剪去,将剪口缝上;有的直接向大婶、老奶奶讨要挽罩发髻的旧纱网;虽形态各异,但实用就行。

捉“拿摩温”,选址很重要。门槛精的少年郎,不会到养鱼塘、大河浜去。那里,水域宽阔,鱼虾成群、龟鳖浮现,小精灵之母唯恐避之不及,又怎会安心在此生育、繁衍?靠近麦田边的小浜小沟,水藻丰美,风平浪静,是“拿摩温”嬉游、生长的安全水域。

下乡多是晴好的周日。一早,少年郎就结伙出发,到达捕捞地已是晌午时分。这时,水温适宜,正是“拿摩温”玩耍嬉游的惬意时光。这时,少年郎并不急于捕捉,而是蹲在岸边的土埂上定神观赏。嗬!清澈见底的小沟浜里,一簇簇青黑成群的小精灵,在疏密有致的水藻间恣意地游弋;一会儿潜入水底,一会儿又探出小脑袋吸上一口新鲜空气,不时甩起尾巴劲啄水藻。看着这些小精灵快活地游玩,得一份闲情愉悦,何其赏心悦目。此时,大有欧阳永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之况味。看久了,看够了,这才下网捕捞。

捕手们如同约定俗成似的,只捞上十数只就够了,决不会过量地捕捉。当然,也不忘捞些水藻放进瓶里,供小蝌蚪食用。返家时,顺带扯几茎河岸边青碧的柳枝,圈扎戴在头上,如同野战部队的士兵;有的,还在唇间含着一片柳叶随嘴地吹着小调,增一分“剥条盘作银环样,卷叶吹为玉笛声”的情趣。

小精灵的生命力是极强的;几茎海藻,哪怕是馒头屑,都能活。观赏瓶中“小精灵”,是闲暇时少年郎的一大乐趣。十来天后,小精灵们开始长大,大人们便叮嘱:这是条生命,应当善待;赏玩够了,要及早放归大自然。言简意赅,如醍醐灌顶,令人顿生敬畏。于是,生活在沙泾港畔的少年郎选择一个晴朗天气,一脸虔诚地走下河码头的石阶,依依不舍地将它们倒进河水里放归;也有家长特别叮嘱:宁可多走路,也要去当初的小浜沟塘放归,说是送它们回娘家。这时,当初捕捉时的喜悦,已化为一种爱心与责任。看着小精灵摇头乞尾地离去,虽恋恋不舍,却有了一种释然与慰藉。是啊!人与生物之间,本就蕴含着爱的因子,仁善共处、怜惜互珍;当是大自然性灵生生不息的渊薮。

有意思的是,每当暑假里再郊游时,先前的捕手总会刻意地听一耳田间、垄沟的声声蛙鸣;看一眼河塘荷叶上瓜纹背青的蛙儿愣神与人对视,大有“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情态;得一份怡情快悦。这时,当初捕捉、放归小精灵的情景便又浮现眼前。于是,欣慰与满足油然而生;顿时,心情大好!(胡根喜)

关键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